欢迎来到重庆春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行业动态 NEWS

科学发展

持续创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村镇污水治理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www.chunkaihb.com         发布时间:2023-09-28 返回列表

      随着村镇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村镇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缺少充足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非常艰巨。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不同于城市污水处理,不可机械地照搬和复制。随着农村厕所革命的进行,村镇污水的收集和处理亟待解决。



一、村镇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1、污水特性



      村镇的排放污水,主要包含居民的洗涤沐浴废水、厨房排放废水、冲厕产生的污水等,部分区域存在畜禽养殖废水、村镇家庭小作坊废水、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污水的水质成分单一,有机物和氮磷含量较高,浓度较城市污水低,可生化性较好,不含有毒难降解物质。水量排放不均匀,日变化系数一般取3.0~ 5.0,具有早中晚集中排放的特点。目前大部分农村缺少污水收集管网,随着厕改工作的推进,污水无处排放,只能就近排入屋后的农田或者河道,导致农村的河流污染日益加重。



2、水质水量特点



      村镇排放的生活污水一般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活习惯相关。经济水平高的区域采用完善的卫生器具,用水量较多,主要包括淋浴洗涤、厨房和卫生间排水。经济水平低的区域基本采用旱厕,水冲厕的使用较少,排放的生活污水主要是淋浴洗涤和厨房排水,基本以散排为主,此类污水的收集涉及户内改造。


      卫生间排放的粪便污水一般有机物和氮磷含量较高,淋浴洗涤废水主要含合成洗涤剂等有机物,一般不含有毒难降解的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好。不同时段的水质和水量波动大,一般早中晚存在高峰时段,夜晚用水较少,有的地方夜间基本无污水产生,污水排放呈现不连续状态。日变化系数一般在 3~5之间,有的变化较大的区域系数可以取到 10 以上。若该村镇存在旅游业务,水质和水量随着季节变化有较大的差异,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3、污水处理的难点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视度不高,水处理资金缺乏,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大部分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缺少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村镇住户分散、地形落差大、区域分布广、施工难度较大,使得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更加艰巨。村镇污水的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 1) 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的布置,与当地的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相关,与当地的人文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 2) 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浓度含量低,日变化系数大,不同季节的运行参数存在差异,影响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参数的选择。


      ( 3)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需要采取成本和运行费用较低的工艺,运行和维护力求简单。 


      ( 4) 施工难度大,部分区域地形落差大,需要多次穿越河道和道路,住户较为分散,房屋间距较大,施工过程中住户配合度较低,不愿意在住户附近设置检查井,不允许破坏建筑物附近的道路和农田等。 


      ( 5) 站点和泵站等特殊节点的选址困难,涉及农田侵占,或者允许用地的面积非常有限。村镇的用地一般是几户共用的,协调工作难度大。村民思想较为保守,不允许站点、泵站、检查井等设置在自己的所属土地范围内,需要设计人员多次现场踏勘进行协调或变更图纸,给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同时影响施工工期。 


      ( 6) 观念仍需转变。例如,尽管厕改工作有序展开,部分村镇住户仍然习惯使用旱厕,将粪便污水视作庄稼的营养肥料,污水处理的整体效率大大降低。


      ( 7) 我国污水处理多集中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对于村镇污水处理的技术储备较低,缺少相应的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行规范,缺少成功经验案例的参考。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模式不完全适用于村镇污水的处理。已建成的村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与当地的村镇特点息息相关,不能进行完全复制照搬,大部分处理设施的效率偏低,运行不稳定,缺少成熟的运行和验收规范。


      ( 8) 村镇污水处理多头管理、权责不明,一般涉及环保、建设、农办、市政等多部门。部分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和运行的主体不一致,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确。设计、管理和资金的使用过于分散,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复杂多样、处理效果参差不齐、治理效果不明显,建设、运行和管理脱节,已建设的设施使用率较低,使用效果没有达到设计的预期。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质量不到位,处理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和有效维护。


      ( 9) 处理模式难选择,单一的处理模式或者技术方案并不能解决所有村庄的问题。村镇的地理位置分布特点造成污水的收集相对分散,不能采取统一集中的污水收集处理模式。不同村镇之间,甚至同一村镇的不同住户之间存在地势较大的差异,住户的分散集中程度不一致,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模式。村镇污水的收集管网一般采用重力流方式,但是南方存在较多的水系,需要经常穿越河道,设置较多的倒虹吸对以后的运维产生难度,容易产生污泥淤堵,需要经常清通,管理复杂,可因地制宜地采取压力提升和真空排水系统。


二、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1、处理模式



      村镇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推荐三种: 直接纳管模式、相对集中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


      直接纳管模式主要适用靠近城镇的村镇或者靠近城镇已建污水管网的村庄,污水量一般大于 20m3 /d,服务人口大于 200 人,服务户数 50 户以上。提升泵布置在村镇中,将各户的污水收集后提升至污水主管网中,压力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相对集中处理模式主要用于远离城市污水厂或者污水主干管网的村镇,需要在村镇内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以达标排放。该处理模式一般具有占地较小、工艺集成、运行安装简单、出水水质好等特点。污水量一般为 5~20 m3 /d,服务家庭 20 户以上,人口 30~200 人。


      分散处理模式适用于住户分布较散的村镇,村镇中存在较为偏僻的村庄,或者较为偏僻的单户和零星的散户。适合以单户或相邻几户为单元设置就地污水处理设施,不需要单独敷设较长的管网连接到污水主管网中。在单户收集的基础上,将相邻住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至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内。污水量一般为≤2 m3 /d,服务家庭 1 ~ 5 户,人口 5~20 人。


      各村镇可根据其居住形式和地形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污水收集处理模式。对于村庄内个别偏远的农户,敷设管线长度较长,成本较高,可采用就地处理模式,埋设专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污水并可回用灌溉。


2、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设施工艺路线一般为: 预处理+提升泵+生化处理设施+消毒排放。


      现有成熟、效果显著的村镇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 改良 AAO 生化处理、膜生物反应池( MBR) 、低负荷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转盘、功能型精 准湿地类生态技术等,应根据村镇污水实际水量水质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3、设计过程的建议



      ( 1) 现状合流管建议用作雨水管,新建污水管网。因为现状合流管一般管径较大,或是不完善的盖板渠系统,没有做防水,因此建议用作雨水管。若局部地区近期新修的管网,管网较完善、管径较小、没有雨水汇入或者很少的雨水汇入,该套管网可以在标高流向满足的前提下利用,该处可以不重复新建污水管网,减少投资以及保护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


      ( 2) 新建管网,建议采用完全分流制,下列特殊情况,可适当考虑采取截留系统:①居住较集中,路面宽度小于 3 m 的繁华居住区; ②新建小区或美丽乡村,路面建设规格高,政府居民均不愿意重复建设的地区,设计时污水厂规模应考虑这部分水量。


      ( 3) 村镇每户的污水排放口较多,主要有洗涤、沐浴、厨房、卫生间等生活污水,一些地区还存在旱厕的情况,建议政府先进行户内改造,统一建设化粪池,尽量将每户的污水统一排放至一处,最 终汇入市政污水管网,避免后期运行时收不到水或收集水量较少的情况。


      ( 4) 在设计主管网时应统筹考虑倒虹井和泵站的设置,一般倒虹井和泵站埋深较深,尺寸较大,应远离繁华街道和居住区,避免出现后期施工时选址困难、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等情况发生。


      ( 5) 科学预测水量。应考虑村镇的实际情况,实地考察旱厕比例,据实选取用水定额,避免设计误差太大。村镇外出打工人数较多,平常村镇中仅老人和儿童,而节假日人数较多,因此设计时应考虑水量变化。


      ( 6) 设计时统筹考虑路线,尽量减少穿越河道、沟渠、铁路、高速公路等。


      ( 7) 管网设计时,应干管、主管、支管统一设计和施工,避免因投资等因素分头设计,导致设计的不连贯,重复施工破坏路面,影响实际效果。


三、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安徽省某村镇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新建 25 个厂站和 27 个镇的配套管网,厂站处理工艺采用“一级预处理+倒置 A2O+MBR膜+消毒”,污泥处理采用带式机械脱水至 80%后外运至污泥处置中心集中处置。新建 Φ( 300 ~ 400) m 污水主管网约 300.8 km,污水支管网 435.65 km,污水中途提升泵站 10 座。



2、设计注意点及施工存在的问题



      以其中一个镇的污水收集处理为例,污水处理厂设计选址在城镇下游,靠近公路、地势低且在水体附近。河两侧为两个乡镇,为了减少污水厂数量,在中间合适位置,合建一个污水厂,规模为 3 000 t /d。


      污水主管网主要是重力流,埋深达到 6 m 左右增设一体化泵站,减少重力管的埋深。因泵站到污水厂 2 km 范围内没有居民,直接敷设压力管提升到污水厂。过河的地方采用倒虹井,均设置在河两侧远离居民房屋处,并满足相关的洪评要求。由于倒虹井和泵站的占地埋深均较大,设计前应统筹考虑此类特殊节点的设置位置,现场反复踏勘进行征地的选址,防止施工到该处才发现选址不可用而临时更换位置,导致管网迂回、已实施管网返工和接不进等情况发生。


      该镇管网设计中现场踏勘,发现有一段区域是近期新建管网,材质和本工程设计相近,沿街仅少量雨水篦子,且路面宽度小于 3 m,综合考虑后设置新型智慧化截流井收集。因该乡镇水系发达,设计时应统筹好管网走向,减少过河次数; 管网两头向中间汇合,综合利用起点管网的地势,在最 低点处设置提升设备,减少泵站至污水厂的管道埋深。


      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材质量没有按照设计要求; 管道接口以及管道与检查井接头处没有处理好,导致后期运维时部分污水下渗以及地下水渗入;泵站和倒虹井特殊节点占地较大,需要提前沟通用地选址,施工队伍没有按照顺序施工,先做简单管道,留下泵站和倒虹井节点,导致现场协调困难大,影响工程进度。




来源:农村污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行业分享,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